大学百知-专注高校资讯,提供高质量的中国大学网址导航服务。
微信公众号
大学百知公众号

大学百知公众号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人关注

  • 17博士点
  • 33硕士点
  • 16院士人数
  • 10国家重点学科
  • 6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详情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校区1555亩,南湖校区2858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并跻身于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从19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抗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焦作工学院于1946年在河南洛阳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迁河南郑州、江苏苏州,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又将新开办的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在经历了天津-焦作两地办学的短暂过渡期后,1951年2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天津;4月,中国矿业学院举行成立典礼——焦作工学院的历史宣告结束。

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为实现更大的发展,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文革”期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位于华蓥山下的三汇坝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同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成为学校“北京校区东校园”,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其后,北京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北京广播学院。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学校的命运始终与国运的兴衰紧密相联。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10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旧中国,学校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作为历史责任。在新时代,学校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铸就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优良校风。

学校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题词曾激励着一代代矿大人为事业不懈奋斗;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指引学校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中兴之路;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学校科研工作并为我校建校90周年题词;胡锦涛同志为我校建校100周年发来贺信;习近平同志出席了我校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两校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学校设有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数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孙越崎学院、国际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部等21个学院(部)。学校另有徐海学院和银川学院等两个独立学院。

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和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省重点序列学科。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91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24人,副教授746人;博士生导师370名,硕士生导师975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拥有16名两院院士(含外聘),1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7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63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2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9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0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0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学校以孙越崎学院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拔尖人才培养、个性化教育建立绿色通道。建校以来,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建成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1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9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460余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2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69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83项、授权专利5425项(其中发明专利1276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70余万册,数字图书328万册。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的参观者14000多人。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董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服务,校董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121家,全面合作单位达到78家,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学校承担了国家安监总局“十二五”期间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培训任务,在煤炭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在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中国矿业大学改革与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深化综合改革,使我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汇聚世界一流学者、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矿业大学。目前,中国矿业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举措,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师资力量

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设计及理论。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9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学工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材料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学校设有18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博士点50个,硕士点100个;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

1.中国矿业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科类名称学制授予学位
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080101理工四年工学
交通运输081201理工四年工学
工业工程110103理工四年工学
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081002理工四年工学
消防工程082102理工四年工学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080701理工五年工学
土木工程080703理工四年工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80704理工四年工学
工程管理110104理工四年管理学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080305理工四年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080401理工四年工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080501理工四年工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080608理工四年工学
信息工程080609理工四年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606理工四年工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080802理工四年工学
地质工程080106理工四年工学
生物医学工程080607理工四年工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0702理工四年工学
地球物理学070801理工四年理学
煤及煤层气工程080108S理工四年工学
化工学院应用化学070302理工四年理学
矿物加工工程080103理工四年工学
生物工程081801理工四年工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304理工四年工学
化学工程与与工艺081101理工四年工学
环境与测绘学院地理信息系统070703理工四年理学
环境工程081001理工四年工学
土地资源管理110304理工四年工学
环境科学071401理工四年理学
测绘工程080901理工四年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理工四年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理工四年理学
信息安全071205理工四年工学
网络工程080613W理工四年工学
管理学院金融学020104文史四年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020102文史四年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110205文史四年管理学
工商管理110201理工四年管理学
市场营销110202理工四年管理学
会计学110203理工、文史四年管理学
电子商务110209理工四年管理学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1理工四年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理工四年理学
应用物理学070202理工四年理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3理工四年理学
工程力学081701理工四年工学
文学与法政学院汉语言文学050101文史四年文学
行政管理110301文史四年法学
法学030101文史四年法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050302文史四年文学
社会工作030302文史四年法学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英语050201外语(文)四年文学
德语050203外语(文)四年文学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040201体育(理)四年教育学
社会体育040203体育(理)四年教育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080205理工四年工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302理工四年工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050408艺术(文)四年文学
音乐学050401艺术(文)四年文学
工业设计080303理工四年工学

2.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批准日期所属学院
10819矿业工程1998.06矿业学院、化工学院
2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998.06管理学院
3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2000.12环测学院
4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00.12资源学院
50801力学2003.09理学院、机电学院、矿业学院
60709地质学2006.01资源学院
7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2006.01环测学院
80802机械工程2006.01机电学院
90814土木工程2006.01建工学院

3.一级学科硕士点

序号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批准日期所属学院
10701数学2006.1理学院
20709地质学2006.1资源学院
30801力学2006.1理学院
40802机械工程2006.1机电学院
5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1材料学院
6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2006.1信电学院
7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6.1计算机学院
80814土木工程2006.1建工学院
9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2006.1环测学院
10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2006.1化工学院
11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06.1资源学院
120819矿业工程2006.1矿业学院
13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2006.1环测学院
14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2006.1管理学院

4.博士点

序号一级学科名称学科专业代码二级学科博士点名称批准日期所属学院
1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5思想政治教育2006.1文法学院
2地质学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006.1资源学院
3070902地球化学2003.9资源学院
4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2006.1资源学院
5070904构造地质学2006.1资源学院
6070905第四纪地质学2006.1资源学院
7力学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003.9理学院
8080102固体力学2000.12理学院
9080103流体力学2003.9机电学院、矿业学院
10080104工程力学1981.11理学院
11080120动力系统分析2003理学院
12机械工程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6.1机电学院
13080202机械电子工程2006.1机电学院
14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1981.11机电学院
15080204车辆工程2006.1机电学院
16电气工程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1981.11信电学院
17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2003.9信电学院
18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998.06信电学院
19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06.1信电学院
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2006.1计算机学院
21土木工程081401岩土工程1981.11建工学院
22081402结构工程2003.9建工学院
23081403市政工程2006.1建工学院
24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006.1建工学院
25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006.1建工学院
26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2006.1建工学院
27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1986.07环测学院
28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2000.12环测学院
29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000.12环测学院
30081620矿山空间信息学与沉陷控制工程2002环测学院
31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2化学工艺2003.9化工学院
32081704应用化学2006.1化工学院
3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1981.11资源学院
34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998.06资源学院
35081803地质工程2000.12资源学院
36081820地球信息科学2002资源学院
37矿业工程081901采矿工程1984.01矿业学院
38081902矿物加工工程1984.01化工学院
39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1986.07安全学院
40081920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2002矿业学院
41081921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2002化工学院
42081922矿物材料工程2002化工学院
43081923安全管理工程2005安全学院
44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1环境科学2003.9环测学院、化工学院
45083002环境工程2000.12环测学院、化工学院
46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986.07管理学院、矿业学院
47120120工程管理2002管理学院、建工学院
48120121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2002管理学院
49120122科技与教育管理2003管理学院
50公共管理120405土地资源管理2006.1环测学院

5.硕士点

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代码学科名称代码学科名称
哲学0101哲学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经济学202应用经济学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法学202法学030107经济法学
302政治学30201政治学理论
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403体育学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文学501中国语言文学050101文艺学
502外国语言文学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04艺术学050403美术学
050404设计艺术学
理学701数学070101基础数学
070102计算数学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应用数学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702物理学070201理论物理
070205凝聚态物理
070207光学
703化学070304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705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708地球物理学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
709地质学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0902地球化学
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04构造地质学
070905第四纪地质学
工学801力学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080102固体力学
080103流体力学
080104工程力学
080120动力系统分析
802机械工程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4车辆工程
804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材料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808电气工程080801电机与电器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2电路与系统
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813建筑学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
814土木工程081401岩土工程
081402结构工程
081403市政工程
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
815水利工程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
816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620矿山空间信息学与沉陷控制工程
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化学工程
081702化学工艺
081703生物化工
081704应用化学
081705工业催化
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81803地质工程
081820地球信息科学
819矿业工程081901采矿工程
081902矿物加工工程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081920资源开发与规划
081921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
081922矿物材料工程
081923安全管理工程
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1环境科学
083002环境工程
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20工程管理
120121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120122科技与教育管理
1202工商管理120201会计学
120202企业管理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4公共管理120401行政管理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83696

6.国家级重点学科(教研函[2007]4号)

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

岩土工程工程力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设计及理论

7.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8.部级重点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

9.省级重点学科(苏教研[2006]4号)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学工艺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材料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10.“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

序号设岗学科研究领域
1采矿工程高产高效机电一体化开采;可持续开采新工艺、新技术;煤炭地下气化;矿井生产监控理论、技术与装备(该学科在“矿山压力及其控制”领域已招聘1名特聘教授)
2矿物加工工程干法选煤及筛分;高硫煤脱硫;型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加工及煤转化基础理论研究。
3矿产普查与勘探计算机辅助地质工程与地理信息;矿区工程与环境地质保障系统;资源综合评价理论与应用;煤炭资源勘查基础地质理论;煤层气资源勘查基础地质理论。
4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含瓦斯煤岩灾害动力学与非接触预测预报技术);矿井火灾科学理论与技术;矿尘防治理论与技术。
5工程力学岩石力学的分形研究及应用;采动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现代光测力学理论与应用;工程计算力学方法与应用。
6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震勘探;矿井地球物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统计预测技术;应用地球化学。
7岩土工程土力学基本理论与计算,包括深部土力学问题,固结与沉降、岩土介质与结构的共同作用,岩土加固(冻结、注浆、锚固等)理论与技术。(已聘岩石力学方向特聘教授1位,现欲聘土力学方向人选)。
8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序号名称批准日期所属院、系
1矿业工程1985.1矿业工程学院、化工学院
2电气工程1995.2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3测绘科学与技术1999.2环境与测绘学院
4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999.2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5管理科学与工程1999.2管理学院
6机械工程1999.2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
7力学1999.2理学院
8控制科学与工程2000.3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9土木工程2003.11建筑工程学院
10环境科学与工程2007.8环境与测绘学院
11地质学2007.8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院士

姓名性别学术专长当选时间所属学部
陈清如选矿理论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1995年5月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钱鸣高采矿工程(岩层控制)的研究1995年5月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韩德馨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田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1995年5月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周世宁煤层瓦斯流动规律研究1999年12月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谢和平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2001年11月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彭苏萍矿井地质和矿井工程物探工作2007年12月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3.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矿业安全工程(原煤炭工业部)地下工程与结构(原煤炭工业部)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原煤炭工业部)矿山机械与工程材料(原煤炭工业部)矿物加工工程(原煤炭工业部)电力传动与控制(原煤炭工业部)

体检标准

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收费标准

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及江苏省物价局核定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学费实行学分制收费,收费标准为100元/人﹒学分;各专业的学费标准按其所属学科门类确定,具体如下表所示。

中国矿业大学相关新闻

2025美术生文化课579分能上中国矿业大学吗
【高考资讯】2025美术生文化课579分能上中国矿业大学吗

2025美术生文化课579分有机会被中国矿业大学录取。文化课579分的美术生选择院校专业时要根据自己擅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可以参考中国

2024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 各专业分数及位次
【高校招生】2024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 各专业分数及位次

2024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在山东一段综合类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9分,最低位次为305014。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在山东不同专业录取分

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专业解读】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挺好的,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科实力,每年吸引着大量高考生选择报考工程力学专业。那么,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

专业学科门类

学费(元/人﹒学年)

工学类

5800

理学类

5500